辨别委托公证书的效力的方法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1
一、判定公证书的合法性
在贷款过程中,当借款人、共同还款人、担保人无法亲临现场办理贷款手续时,常常需要委托他人代为办理。为确保委托书的真实性,我们应要求其提供经公证后的委托书。因此,判定委托公证书的真实性和效力成为贷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们可以从各地公证的发文机关及程序上判定该公证书是否合法。在贷款过程中,常见的是内地的公证书,由内地依法设立的公证机关出具,其效力及于全国范围。根据《公证法》的新规定,公证机关不再按照行政区划成设立,而是按照统筹布局、合理设立的原则,取消了上下级关系设置,将公证机构设置为独立的证明机关,并对名称进行相应修改。因此,在贷款工作中,若遇到**市公证处、**市**区公证处出具的公证文书,其效力值得怀疑,需谨慎对待。
二、进行形式审查
公证文书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其格式由国家统一规定。根据公证文书的格式,我们可以判断其是否合法有效。对于内地出具的公证书来说,其格式由封皮、里页和封底三部分组成。封皮正上方有“公证书”三个字,正下方是公证处名称。里页是公证书的证词,包括标题、编号、正文、落款和印章等四个部分。印章包括公证处的印章及公证员的签名章。公证处的印章是圆形的红印,直径为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外刊公证机构名称。公证员的签名章是蓝色的长方形印章,长4.5厘米、宽2.5厘米,没有边框。整本公证书的左下方有公证处钢印,该钢印是从封面至封底垂直透体加盖上去的,每页公证书均有公证处钢印。通过形式审查,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公证文书的编号的唯一性,咨询出文机关查证该公证文书的真伪。
三、进行实质性审查
在确认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后,我们应对公证文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以查证其是否明确、可行。实质性审查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审查受托人的身份,核对其是否是委托书中指定的受托人,可以通过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进行核对。其次,要审查委托事项、委托权限和委托期间。委托事项应包含购买房屋、申请银行贷款、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并对受托人从事上述范围内的一切签字行为予以认可。委托权限应具体明确,例如明确受托人购房时购买何种类型、何位置的房屋;申请贷款时向哪个银行申请、申请多少额度的贷款等。委托期间也是实质内容中的重要一项,委托期间内受托人从事的法律行为委托人均予认可,超出委托期限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不发生委托代理的法律效力。因此,在委托期间应明确为从委托书生效之日起至委托事项办理完毕时止。通过上述三个途径,我们可以判断公证书的真伪,判定委托关系是否成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