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3
根据财税〔2014〕75号文件的规定,对于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企业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扣除。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或“使用寿命”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应超过12个月。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企业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那么按照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这意味着,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是否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并不影响其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在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时,企业不需要在会计上采取与税收上相同的折旧方法。
举例来说,某企业在2014年6月购买了一台电脑,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4800元。该企业从2014年7月开始按照折旧年限3年,残值率为5%进行计提折旧。由于该企业享受了加速折旧政策,因此可以将该台电脑的成本费用一次性计入当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扣除。具体的计算过程请参见附表。
根据财税〔2014〕75号文件的规定,“新购进”中的“新”仅仅是与原已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区分。因此,“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指的是在2014年1月1日之后购买,并在此后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设备的购置时间应以设备发票开具时间为准;如果采取分期付款或赊销方式购买设备,那么以设备到货时间为准;对于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购置时间点原则上应以建造工程竣工决算的时间点为准。
具体而言,这包括以下范围:
这既包括购买全新的固定资产,也包括企业在2014年之后购买的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属于“新购进”的范畴。
企业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也属于“新购进”的范畴。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也可以享受加速折旧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新购进”的固定资产不包括盘盈的固定资产和改建的固定资产。
财税〔2014〕75号文件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了完善。其中,“固定资产”的范围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中的定义范围一致。根据这些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这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因此,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也可以享受加速折旧政策。
对于那些已经享受了加速折旧政策的企业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应根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文件,对已经进行会计处理的折旧、费用等金额进行加计扣除。因此,对于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其在会计上按照公告规定进行加速折旧处理的折旧、费用,在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加计扣除,享受双重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的规定,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所发生的折旧、费用等金额不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因此,在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六个行业中,小型微利企业在2014年1月1日之后购买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可以享受加速折旧优惠,但是共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不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因此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第二条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第三条所称的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的税收优惠情形,限于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费用符合财税〔2014〕75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文件的规定,并且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的规定,那么企业可以同时享受加速折旧政策优惠和小型微利企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