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减刑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3

 
363518
核心内容:为了要确保刑法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我国刑法规定减刑的限度。减刑的限度,是指犯罪分子经过减刑以后,应当实际执行的最低刑期。以下由小编为您介绍我国刑法典规定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

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进行刑期缩短或刑种变更的法律制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之间的共同点是,他们所面临的刑罚都属于自由刑,而自由刑的轻重根据刑期的长短来确定。如果刑期有限定,则在该期限内进行减刑;如果刑期没有限定,则通过法定程序确定一个具体的刑期。

对无期徒刑的减刑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的内容是刑种的变更,即从无期徒刑变为有期徒刑。而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的内容是刑期的缩短。

减刑的限度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8条的规定,减刑的限度如下:

减刑规定的修正

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发布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对减刑的规定进行了修正。根据修正意见,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这三类罪犯判处死缓后,减刑后的最低刑期将比原来延长5年,最低不少于22年。

减刑的目的和意义

刑法规定减刑的限度主要是为了确保刑法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刑法的目的是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统一。尽管在不同的刑事诉讼阶段,对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实现会有所侧重,但不能为了单纯追求一个目的的实现而忽视甚至牺牲另一个目的的实现。

减刑制度对于犯罪分子积极接受教育改造,早日消除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进而实现刑法特殊预防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果减刑没有限度,只对罪犯执行很短的刑期,就必然会降低刑法的威慑力,削弱一般预防的效果。此外,过短的刑期也无法消除罪犯的主观不良企图,最终难以实现特殊预防的目的。允许没有限度的减刑也不利于维护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减刑限度的界定

对于我国刑法典第78条规定中“实际执行的刑期”的含义,学界曾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实际执行的刑期指的是罪犯在监狱服刑改造的时间;有人认为,实际执行的刑期不仅包括在监狱服刑的时间,还包括判决前的羁押时间。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犯贪污罪免除处罚的含义
  2. 结果加重犯处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原则
  3. 偷回交警扣押的自己的摩托车是否构成盗窃罪
  4. 滥用职权罪的刑罚
  5. 参赌人员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6. 责任
  7. 一、驾校土地使用税偷税的处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