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6
根据公约规定,各成员国应根据本国法律,给予其他成员国的表演者、录音制品录制者及广播组织与本国同类自然人及法人相同的待遇。然而,对于这三种不同的专有权所有者,国民待遇的规定略有不同。
根据公约,表演者享有国民待遇的条件是:表演行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成员国内,或者表演活动已被录制在受公约保护的录音制品上,或者表演活动在受公约保护的广播节目中广播了。
录音制品录制者享有国民待遇的条件是:录音制品录制者是其他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国民,并且录音制品首次录制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内,或者录音制品在任何成员国内首先发行。
广播组织享有国民待遇的条件是:广播组织的总部设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内,并且广播节目从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发射台播放。
在录制者的条件方面,任何成员国都有权选择不采用录制标准或发行标准。对于广播组织的条件,任何成员国都可以声明只对总部设在某成员国并且从该国播放节目的广播组织提供国民待遇。如果某录音制品在非成员国与成员国同时首次发行,也符合上述发行标准。
根据公约规定,如果表演者的表演被录制下来,不仅录音制品录制者享有专有权,表演者也享有专有权。因此,想要复制该录音制品的第三方除了需要取得录音制品录制者的许可外,还需要取得被录制表演的表演者的许可。然而,这种专有权并不是自动产生的,而是需要在录音制品上附加录音制品录制者或表演者的标记。
根据公约规定,表演者有权防止未经许可对其表演实况进行广播或向公众传播(特定为广播目的的演出除外),禁止未曾被录制过的表演实况的录制,以及禁止复制以其表演为内容的录音制品(除非公约另有规定)。
录音制品录制者有权防止直接或间接复制其录音制品,除非取得录制者的许可。
广播组织有权防止转播其广播节目,禁止录制其广播节目,以及禁止未经其许可而制作的对其广播的录音、录像(除非公约另有规定)。
根据公约规定,三种不同邻接权的保护期最低为20年,并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规定。表演者权的保护期从表演活动发生之年的年底算起20年,如果演出实况没有被录音或录像。录音制品录制者权的保护期从录音制品录制之年的年底算起20年。广播者权的保护期从有关的广播节目开始播出之年的年底算起20年。在保护期内,表演者、录音制品录制者及广播组织者有权向经其许可而利用其专有权的人收取合理报酬。当然,公约并不阻止其成员国提供比20年更长的保护期。
公约规定,在使用邻接权所保护的演出、录音制品及广播节目时,可以在不经权利所有人同意且无需付酬的四种特殊情况下使用:私人使用、在时事报道中有限的使用、广播组织为编排本组织的节目,利用本组织的设备暂时录制、以及仅为教学或科学研究目的而使用。此外,公约允许成员国自行以国内立法规定颁发强制许可证条件,以防止邻接权所有人滥用自己的专有权,但颁发强制许可证不得与公约的基本原则相冲突。
公约由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管理,日常事务由该公约的政府间委员会及其秘书处办理。
根据公约的规定,参加《伯尔尼公约》或《世界版权公约》是参加版权领域的闭合式公约的前提条件。公约的第22条与24条规定,只有参加了两个版权基本公约中的一个,才允许参加《罗马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