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的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刑事拘留的条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3

 
363197
就一件刑事案件而言,刑事拘留往往是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首先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30天,是刑事案件的基本证据形成阶段,再加上批准逮捕的7天期限,在行内被称作“黄金三十七天”,因此,了解刑事拘留的相关法律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刑事拘留的程序

在公安机关拘留人时,必须出示拘留证。被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往看守所羁押,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非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罪通知可能会妨碍侦查,否则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一旦妨碍侦查的情况消失,应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刑事拘留的期限

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情况,应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释放通知书,并凭释放通知书发给被拘留人释放证明书,立即释放被拘留人。

对于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在本条规定中,“流窜作案”指的是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指的是三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指的是二人以上共同作案。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2.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3.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4. 法律制裁手段的分类
  5.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
  6.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7. 经济犯罪的刑期判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