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6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因旷工而自动离职,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并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此外,如果自动离职给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单位还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另外,如果自动离职导致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劳动者还需要支付单位相应的违约金。
根据《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的规定,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离岗或解除手续未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时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对于自动离职的人员,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为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通常会制订一定的业务要求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工作制度、请假制度等。对于员工的自动离职行为,企业有权根据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处分,如按旷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作出处理决定后,应书面送达被处理人,若无法书面通知,则需审慎处理,以免处理决定被确认无效。
企业有权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规章制度,包括员工奖惩规定。只要企业制订的奖惩规定不与现行法律规定相悖,企业可以针对自动离岗人员适用惩处措施,并根据劳动合同解除条款解除劳动合同。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通知书面送达自动离职者本人,并做好解除手续的保管工作。
根据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后,若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的相关损失。这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培训费、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当企业有证据证明自动离职员工的违约行为导致上述损失时,企业有权提出损失赔偿要求,并得到法律支持。
对于违反保密义务、竞业限制或签订专项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的离职人员,企业享有违约金求偿权。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可以向这些劳动者主张违约金的权利,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或约定的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