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扭送查证的时间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扭送法律知识

群众扭送查证的时间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3

 
359810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群众扭送的嫌疑人,应进行查证,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复杂案情不超过24小时。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应及时进行询问查证,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对于案情复杂,违法行为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情况,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禁止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法嫌疑人。

根据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投案自首或群众扭送的违法嫌疑人,公安机关应立即进行询问查证,并在询问笔录中记录违法嫌疑人到案经过、到案和离开时间。询问查证时间适用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投案自首或群众扭送的违法嫌疑人,公安机关应根据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通知其家属。

扭送的法定情形

扭送是指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任何公民对于具有以下情形的人,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理:

  1. 正在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 通缉在案的;
  3. 越狱逃跑的;
  4. 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的一种权利。公民在抓住违法犯罪分子后,应立即送交司法机关处理,不得擅自拘禁。司法机关对于公民扭送的人犯,无论是否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都应接受并立即讯问。如果认为不构成犯罪或并非通缉在案的,应立即释放;需要进一步审查处理的,根据管辖分工,移送主管机关处理;需要拘留或逮捕的,依照法定程序迅速办理拘留或逮捕手续。

实施扭送的要求限制

  1. 扭送主体的广泛性:实施扭送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公民。
  2. 扭送对象的特定性: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以扭送四类人,即现行犯、通缉犯、越狱逃跑者或被追捕者。扭送的对象仅限于上述四类人,任何人不得随意扩大范围。
  3. 与强制措施不同的强迫性。
  4. 具有即时性和暂时性:公民在发现具有法定情形的人时,应“即时”将其送往公安司法处理,不得拖延。因此,扭送对于扭送对象人身自由的限制是暂时的,当公民将扭送对象移交至司法机关时,扭送行为结束。
  5. 保障性:在这个过程中,公民不得对扭送对象进行关押和体罚,不能随意进行搜查,不得随意伤害扭送对象的身体或侮辱其人格。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报案和扭送的具体内涵
  2. 刑事拘留期间物品管理规定
  3. 合法性原则
  4. 立案前能否拘留犯罪嫌疑人
  5. 如何解决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问题
  6.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
  7. 金融诈骗逮捕多久结案啊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