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2
一、非法集资类似罪名怎么判
一、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就是你存钱给他却没利息,他还可能得蹲大牢了!刑期从3年到10年不等,罚款也得交2W到50W哦!
二、接着来看看集资诈骗。
这个比上一个更狠,不仅没利息,本金都不给你,数额越大罚得越重,最高可判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呢!
三、还有一种叫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这个罪名听起来就很吓人吧.如果你被骗了,那他可能会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还要交罚金。
四、再来说说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这个罪名也是要坐牢的,而且罚金也不少,非法集资金额的1%到5%哦!
五、最后说说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这个罪名也是要坐牢的,而且罚金也不少,非法集资金额的1%到5%哦!
六、最后说说非法经营罪,这个罪名也是要坐牢的,而且罚金也不少,违法所得的1倍到5倍哦!
依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
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依据《刑法》,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依据《追诉办法》,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1)发行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
(2)伪造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3)、股民、债权人要求清退,无正当理由不予清退的;
(4)利用非法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5)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6)造成恶劣影响的。
依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
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依据《刑法》,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依据《追诉办法》,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1)发行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
(2)伪造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3)、股民、债权人要求清退,无正当理由不予清退的;
(4)利用非法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5)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6)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非法集资几种常用手法是什么
非法集资常用手法包括:
(1)非法发售股票债券;
(2)借债权凭证向社会募资;
(3)超许可发行会员卡和会员证;
(4)分配房地产等资产份额;
(5)通过民办社团违法募资;
(6)借助销售合同违法筹款;
(7)借发行私彩或变相彩票形式获利;
(8)利用传销或暗中串联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判定标准为:未获得相关部门认可,擅自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大肆宣传;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偿还本金利息或给予回报;面向社会大众即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
三、非法集资已经立案,现在是不是谁先起诉谁拿钱
关于非法集资已立案后,先诉谁拿钱的疑问,这涉及到刑事与民事案件的处理次序和赔偿原则。
通常,这类案件首先要进行刑事调查和处理,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在此期间,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待刑事判决生效后,按法定程序向受害人退赔。
若受害人欲通过民事诉讼追偿损失,需等到刑事案件处理完毕方可进行。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会依据受害人的损失状况及法律规定,判定非法集资者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
所以,非法集资案件并非"先诉谁拿钱",而需遵循法律程序,先进行刑事调查和处理,再进行民事赔偿。
同时,受害人需提供相关证据,以供法院准确判断和判决。
以上是关于非法集资类似罪名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