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盗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法律问题探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遗失物盗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法律问题探讨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07

 
348935

盗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解析

第一种观点:盗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根据这一观点,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盗窃物,因此盗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是因为如果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将会容易纵容购买赃物的行为,同时也会助长盗窃行为的多发。此外,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被盗财物的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司法机关追缴后退回。如果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第二种观点:盗窃物应作为普通商品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根据这一观点,盗窃物在民法范畴内应被视为普通的一般商品,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交易安全,促进商品交换的安全有效进行。尽管盗窃物在脱离原所有人的占有时并非基于原所有人的真实意思,但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在复杂的商品交换中,要求购买人从众多商品中区分出盗窃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善意买受人来说,如果不予保护,显然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第三种观点:盗窃物应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这一观点认为,盗窃物应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而非绝对禁止或当然适用。具体来说,可以参照《民法典》关于对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即原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未行使回复请求权,或在一定期限内行使了回复请求权但未向善意占有人支付相应的价金等,该盗窃物就应当属于善意占有人所有。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如果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然而,如果受让人通过拍卖或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权利人在请求返还原物时应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延伸阅读
  1.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
  2. 车辆被亲属以黑车形式出售的法律处理
  3. 有限责任公司的隐名股东权利如何体现
  4. 效力待定合同的特征与类型
  5. 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

债的种类热门知识

  1. 非本地户口房贷的担保要求
  2. 企业贷款股东的责任
  3. 信用卡持卡人死亡配偶需要还钱吗?
  4. 讨款绑架的法律责任
  5. 个体工商户作为保证人的法律问题
  6. 申请执行债权变现款的办法
  7. 借款合同
债的种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