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12
一般诉讼时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适用的时效规定,它适用于所有案件,而非特定情况。根据法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
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如果伤害明显,则从受伤之日起计算;如果伤害在当时未被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确诊之日起计算。因此,侵害身体权的侵权行为一经实施完毕,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即开始计算。
对于侵害健康权的情况,需要区分受伤之日和侵害时无法发现的伤害确诊之日,分别计算诉讼时效。
对于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情况,需要在确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后,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适用普通诉讼时效,即适用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
(一)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
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
(二)长期诉讼时效: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但不超过二十年的时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这是法律规定的诉权保护最长期限。超过这一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将失去诉权,不再受法律保护。因此,精神损害赔偿时效过了就不能再追诉。
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或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特殊情况会有特殊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一直备受关注,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诉讼时效,不同人持有不同观点。然而,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我们应该及早提出并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