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保障措施的实施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保护法律知识

WTO保障措施的实施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2-12

 
33780

保障措施的适当性

保障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提高,而不是限制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保障措施应该被限制在“防止或补救严重损害并帮助有关企业进行调整的必要限制内”。协议还规定,如实施数量限制(配额),配额通常不应使进口量低于有代表性的最近3年的年平均进口量,除非提出明确的理由,说明有必要达到不同的水平以防止或补救严重损害。

适度性的证明责任

问题是成员方是否应证明其拟采取的保障措施或配额水平的“适度性”。在韩国奶制品保障措施案中,当事方之间就此项举证责任存在分歧。最后专家小组裁定:根据协议规定,进口成员方有义务使其保障措施在必要限度内,因此进口成员方应论证其拟采取保障措施的“适度性”。但上诉机构推翻了这一结论,认为专家小组对协议作出了扩大解释,协议只要求成员对配额水平低于最近3年平均水平的措施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只要采取的配额水平高于这一限度,成员就没有义务去论证其合理性。上诉机构的这一结论等于是将进口成员方从繁重的举证责任中解脱出来,这对广大发展中成员的应诉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措施的无歧视性

采取保障措施应该对产品的所有出口国一视同仁,不能有选择性地针对其中一两个国家,换言之,保障措施应遵循无歧视待遇原则。由于历史局限性,协议第19条没有明确规定保障措施的实施应遵循无歧视性原则或禁止选择性实施保障措施。

配额调剂的歧视性

协议并未彻底禁止选择性实施保障措施,在协议中规定了一种例外,即“配额调剂”。这种方法允许配额的分配可以不充分反映以往的市场份额,对某些供应商的打击比其他供应商要大。协议同时为配额调剂的实施规定了四项限制条件。然而,这些条件中含糊措词的不确定性为进口成员任意实施选择性保障措施留下了不少借口,例如关于“百分比例”的具体标准和“公平合理”原则的理解。

相关标签: 安全保障措施
延伸阅读
  1. 合作协议
  2. 债的保全和担保
  3. 基于变更数据调查的分析,2015年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特点
  4. 法律对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规定
  5. 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及其法律防范

国际贸易热门知识

  1. 关贸总协定中的非歧视性贸易原则
  2. 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
  3. 易货贸易的法律特点
  4. 货交承运人(FCA)
  5.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介绍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6. 原产地证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7. 海关登记暂时免税进出口物品怎样进出境
国际贸易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