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2-09
在车祸发生后,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调解:
如果当事人未能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公安机关将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如果双方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事后反悔,法院仍然可以继续对民事赔偿进行调解。然而,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其效力如何认定,法院对案件性质如何确定,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民法学理论观点,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双方当事人意见一致的表示,从成立时起即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即使在起诉前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对另一方当事人也不能直接进行强制执行。
因此,在交通肇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纠纷调解中,虽然协议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支持达成的,但其成立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对协议内容的一致认可。因此,法院应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如果一方未履行协议而起诉,或者部分履行后又反悔而起诉,法院应当要求提供证据,并确认协议的法律效力。除非证明调解协议非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或者违背法律、法规规定并经法院确认无效或撤销,否则法院应确认原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均应按照协议履行。
如果公民遭受人身损害,在车祸赔偿调解中,可以主张以下费用:
如果公民因交通事故死亡,在车祸赔偿调解中,其近亲属可以主张以下费用:
以上便是车祸赔偿调解的处理程序,当事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调解的部门,并提出相应的损失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