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25
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找谁索赔”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根据《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民事赔偿规定,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时,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以保护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与过去的无过错原则(赔偿10%)有很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在能够证明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时,才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存在过错,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那么可以减轻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减轻责任的比例在10%至50%之间,具体的规定尚未在法律和条例中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来解决这一问题。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范畴。在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一般会遵循以下原则:全部赔偿原则、财产赔偿原则、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过失相抵赔偿原则、公平原则、等价赔偿原则以及衡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