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27
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仲裁申请是指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的仲裁协议,当事人向约定的仲裁机构提出请求,希望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争议。
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后,首先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书副本、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给申请人。其次,被申请人的答辩书副本也要在规定期限内送达给仲裁申请人。即使被申请人没有提交答辩书,也不会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仲裁庭由当事人选定或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的仲裁员组成,可以由1名或3名仲裁员组成。
仲裁庭对当事人提请仲裁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进行实质性的全面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一般情况下,仲裁不公开进行。只有当事人协议公开时,才可以公开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仲裁庭在查明交通事故的原因、责任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的基础上,对损害赔偿纠纷作出实体裁决。在评议案件过程中,仲裁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如果无法形成多数意见,根据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终局的仲裁裁决。此外,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的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仲裁庭也可以就该清楚部分的事实先行裁决。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制作仲裁裁决书。
由于仲裁机构是民间性争议解决机构,仲裁机构无权自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如果义务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权利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