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督管理如何转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监理法律知识

工程监督管理如何转变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16

 
32068
【工程监理】

新形势下工程监督管理转变的模式及方向

1、执法型监督

新形势下,工程监督管理需要注重执法性质。为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建立法制国家,取消工程质量监督费是一项重要举措。在法制国家中,政府对企业的约束是通过执法手段实现的。因此,监督机构应转向执法,将"检查监督"转变为"执法监督",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性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着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职能,具有行政执法的性质。因此,监督机构应定位于准行政机构,并参照公务员管理。只有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序列,才能理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关系,体现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确保政府执法的威慑力。

2、抽查型监督

传统的"定部位、预约式"质量监督模式与监督检查的随机性和动态性要求相矛盾,削弱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停工待检,影响工程进度,并为极个别监督人员的腐败提供了条件。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必须彻底改进监督模式。应建立规范高效的工程质量巡查、抽查制度,将工程质量检查与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查结合起来,将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和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应取消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待检"质量控制点检查,加大日常质量监督巡回抽查力度,采取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不提前告知的方式进行抽查。同时,应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全面实行工程实体监督抽测,对责任主体起到震慑作用。监督抽查应结合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督、告知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综合执法检查与专项检查、巡查与层级督查、行为监督与实体监督相结合。通过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控制,有效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3、科技型监督

为了应对人手少、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情况,工程质量监督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可以通过创新思路,研发和启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协同服务平台,让监督人员通过视频技术、网络传送技术等方式,清楚了解各项目现场的施工进度、材料验收以及各责任主体相关人员是否到位、履职等情况。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反馈的信息,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调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可以利用相关应用软件对监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监管。通过网络传输,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度,加快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进程,实现服务的主动式转变。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平台与政务网站的互联互通,通过网上投诉信箱、曝光台等方式,增加社会监督力度,让广大群众更加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高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延伸阅读
  1. 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破坏将受到处罚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及标准
  3. 建筑工程财务工作范围
  4. 房贷期间开发商跑了怎么办
  5. 包工头找不到拖欠工资怎么办

建筑工程施工热门知识

  1. 办理建筑工程许可证的条件
  2.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主管部门是哪个
  3. 监理工程师未能到现场如何处理
  4. 主体验收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5. 一般工程施工合同备案是哪个部门
  6. 项目建设的参与者有哪些
  7.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实际施工人怎么认定
建筑工程施工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互联网维护及运营协议书范本
  2. 装修工程责任协议范本
  3.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改造分包合同范本
  4. 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