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与赔偿:法律视角下的重要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法律知识

精神损害与赔偿:法律视角下的重要问题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2-09

 
316616

精神损害及其赔偿制度

1. 精神损害的定义和特征

根据《民法学》一书的定义,精神损害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与财产损害相比,精神损害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其中,精神损害的客观表现形式和事实的可辨认性尤为重要。尽管精神及精神利益是抽象和无形的,但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时,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客观存在,可能表现为肉体的疼痛、心理的障碍或社会价值的贬损。《牛津法律大辞典》对精神损害的定义指出,精神损害不仅是一种惊吓,而且是一种可辨认的身份和精神上的损害。精神损害的可辨认性对于确定损害的轻重以及侵害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辨认方式因是否存在精神疾患而有所不同。

2.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辨认方式

精神损害赔偿又称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由于加害人的侵权行为侵害了他人的精神利益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辨认方式也因是否存在精神疾患而有所不同。当人们遭受精神损害时,除了通过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等方式寻求救济外,请求金钱赔偿也是一种途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利或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丧失,因此有权要求一定的财产赔偿以进行救济和抚慰。然而,精神损害赔偿并不等同于财产损害赔偿中的等量价值填补等量损失。由于精神损害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因此这种赔偿不仅仅是财产补偿,而是对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给予的物质抚慰和对精神利益减损的填补。当然,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救济手段,精神损害赔偿也具有惩罚性,能够对侵害人进行制裁和警示。

3. 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和接受程度

精神损害赔偿的出现是社会文明发展和对人类精神权利价值的重视的体现,也是人们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的反映。在今天,一切价值或精神活动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因此给予精神损害适当的物质赔偿是合乎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损害赔偿逐渐被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接受。精神损害赔偿不仅能够提供救济和抚慰,还具有惩罚性,能够对侵害人进行制裁和警示。
延伸阅读
  1.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 夫妻签订忠诚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3.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4. 产品质量责任竞合分类
  5. 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的定义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3.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4.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5. 微信二维码转账的钱能追回吗
  6.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7.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