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24-02-22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再次审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规定,被传唤人到达公安机关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询问,并调查了解案件情况。根据草案,询问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八小时。对于情况较为复杂的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四小时。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坤仁在对草案进行说明时表示,原草案规定,公安机关对传唤到公安机关接受查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询问查证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2小时;而对于情况复杂的案件,经批准可再延长24小时。然而,一些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以及地方和部门提出,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连续询问36小时的时间过长,应适当缩短;对于涉嫌犯罪的情况,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执行。经过法律委员会与内务司委、国务院法制办的研究,建议将对被传唤人的询问查证时间修改为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对于情况复杂的案件,经批准可以延长4小时。
根据草案规定,如果超过询问的时间限制侵犯了人身自由,将依法给予人民警察行政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草案规定,询问笔录应当由被询问人核对。如果被询问人没有阅读能力或者不便阅读,应当向其宣读。如果询问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被询问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更正。
草案同时规定,对于不满16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到场。人民警察在询问被害人或其他证人时,可以到其所在单位或住处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如果人民警察在公安机关以外询问被害人或其他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对于聋哑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其他证人,应当有通晓哑语的人提供帮助,并在笔录上注明。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其他证人,应当配备翻译人员,并在笔录上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