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偷钱是否会导致立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1-03
扒窃刑事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扒窃数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行为,应当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扒窃的定义
扒窃是指在自己或第三人无正当权利占有的情况下,擅自取走他人财产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并且在刑法上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行为人通常被称为"小偷"、"窃贼"等。
二、扒窃行为的要件
在司法实践中,扒窃行为一般指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扒窃已被列举为盗窃罪的一种犯罪行为。只要实施了扒窃行为,无论窃得财物多少,都构成犯罪。扒窃行为的认定应当重要把握以下两个特点:
- 地点性特征:扒窃行为发生在车站、码头、广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或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 对象特征:扒窃行为的对象是受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包括带在当事人身上的财物(如口袋中的钱包、手机等)以及伸手可及的地方的财物(如放在餐桌上的手机、挂在椅子背上的衣服中的钱包等)。
三、扒窃行为的特征
扒窃行为一般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 发生在公共场所:扒窃行为通常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广场等公用建筑及公用场所设施。
- 秘密窃取的对象:扒窃行为通常针对被害人贴身放置的财物,例如餐厅顾客放在座位上的包袋内财物,或是挂在座位椅背上的衣服口袋内的财物。如果行为人趁顾客短暂离开座位时行窃,或是窃取乘客放在公共交通工具行李架上等非贴身位置的财物,一般可认定为普通盗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