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2-08
我的朋友是个精神病患者,在他患病期间,曾立了一份遗嘱,称其个人全部遗产由我独自继承。经过治疗,朋友的病情有了好转,恢复了行为能力,但没有撤销或变更这份遗嘱。最近,朋友去世了。我认为朋友的遗嘱有效,因为朋友立遗嘱时虽然没有行为能力,但后来恢复了行为能力,又没有立过其他遗嘱,表明他认可这份遗嘱,所以应当按遗嘱执行。但朋友的子女却坚持无行为能力人立的遗嘱是无效遗嘱,即使是后来恢复了行为能力,遗嘱仍然无效,遗产应按法定继承进行分割。请问,无行为能力人在立遗嘱后,恢复了行为能力,其遗嘱有效吗?
郭明生
郭明生同志:
你的父亲立的遗嘱无效。
我国继承法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你的父亲是精神病患者,应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立的遗嘱应属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所以,无行为能力人在立遗嘱后才有行为能力,其所立遗嘱仍为无效遗嘱。由此也可看出,你的父亲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在没有有效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按法定继承进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