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8-30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在离婚过程中,由于一方配偶的违法侵害导致婚姻关系破裂,无过错方所遭受的精神利益损害和精神创伤,以及过错方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物质上的损害赔偿,可以分为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其认定标准和数额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然而,对于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直接规定赔偿数额的确认方式和参考因素。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解释,但该解释过于笼统,不完全适用于离婚损害赔偿。这导致法官在裁决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导致赔偿金额的差异。
根据离婚精神损害的特点,赔偿金额的确认应考虑以下因素:
在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释未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限额幅度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司法实务操作,建议立法机关参考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意见,制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最高和最低标准。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各地经济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建议制定一个弹性标准。例如,一般性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至50%计算;严重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至80%计算;特别恶劣侵害行为或受害人精神伤害程度严重或社会影响大的,赔偿金额不超过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
通过立法制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最高和最低标准,可以量化赔偿金额,使法官在此限度内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合法和合理的赔偿数额,从而确保司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