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透支表现形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恶意透支表现形式有哪些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08-17

 
288096

  我们都知道,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那么,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现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

  1、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信用卡在不同地点频繁使用、取现,每次使用取现的金额都在银行规定的限额内,最后形成大量透支再携款潜逃。

  2、持卡人申领信用卡时弄虚作假,伪造身份证、私刻公章、伪造保函证明等骗取发卡行的信任,从而领取并持有信用卡之后进行恶意支。

  3、持卡人通过假消费等方式,套取银行的资金。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后果

  恶意透支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数额或者规定期限的,仍然与银行保持者联系,一般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属于欠钱没有还的问题,银行可以去法院起诉,然后法院判定持卡人还钱,依法执行你的个人其他财产。但是如果持卡人欠款后故意避而不见,超过期限或者经过银行催告仍然不还,并与银行失去联系,银行可能就会判定持卡人恶意透支了,就会去公安局报案,立案侦查,这样就会依据刑法来执行。

  三、恶意透支的立案标准

  1、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

  2、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所前款项。派出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缴通知或者其他的催缴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的数额:

  1、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列为“数额大”;

  2、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列为“数额巨大”;

  3、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根据刑法第一九十六条规定的,列为“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信用卡在不同地点频繁使用、取现,每次使用取现的金额都在银行规定的限额内,最后形成大量透支再携款潜逃;持卡人申领信用卡时弄虚作假,伪造身份证、私刻公章、伪造保函证明等骗取发卡行的信任,从而领取并持有信用卡之后进行恶意支;持卡人通过假消费等方式,套取银行的资金。

延伸阅读
  1. 不合法的证据材料及其特征
  2. 辱骂孩子是否构成家庭暴力?
  3. 寻衅滋事是否涉黑的判断标准
  4. 贸易融资的法律概念
  5. 证据的合法性及其要素

治安管理处罚法热门知识

  1. 殴打他人的治安管理处罚
  2. 亲人被公安机关抓走,如何应对?
  3. 如何处理寻衅滋事
  4. 寻衅滋事怎么处理
  5. 轻伤案件中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6. 故意殴打他人怎么处罚
  7. 托运货物的保价运输办理指南
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