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期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期限

点击数:62 更新时间:2023-08-16

 
286567
  一、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期限

  保密是属于员工的义务,对于劳动合同的保密期限,一般情况下是跟随着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决定,因为保密义务是员工的义务,具有富水性,就看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是多长,那么保密的协议期限一般也是多久,但是也可以双方另行约定。

  保密协议保守的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用人单位只应当与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而不是普通员工或职工,更不能是全体员工。当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情况分析确定企业中的哪些人员掌握了商业秘密。对于某些不在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

  二、保密协议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保密信息范围。

  用人单位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最好通过列举的方式列明所有需要保密内容,否则很容易因约定不明引发诉讼纠纷。

  2、明确保密主体。

  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一般仅限于涉密岗位的劳动者,对于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要求其不得披露、赠与、转让、销毁或者协助第三人侵犯公司的商业秘密。

  3、约定保密期限。

  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保密期限,虽然法律规定劳动者保守秘密的义务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存在过期、被公开或被淘汰的情况,因此最好还是约定保密义务的起止时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4、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5、谨慎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6、确定纠纷管辖机构。

  三、违反保密协议的后果

  1、民事责任,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因违约或侵权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2、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工商管理机关还可以责令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销毁。

  3、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期限的相关内容。一般来说保密协议的期限跟劳动合同的期限是一致的,但是双方也可以另行约定期限。劳动者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不管是不是在职都不应该随意泄露公司机密,就算是与公司发生矛盾也应要走法律程序解决,否则要视情节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1. 退工的时候保密协议怎么履行
  2. 竞业限制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3. 保密协议应具备哪些条款
  4. 试用期辞职有竞业限制吗
  5. 签订保密协议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热门知识

  1.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
  2. 违反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情形
  3. 如何办理域名过户?
  4.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
  5. 什么样的工商业标记可以获得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6. 国际域名纠纷案件判决书
  7. 产地标记的作用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游戏公司保密协议范本
  2. 产品配方保密协议范本
  3. 科研成果保密协议范本
  4. 上市公司保密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