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4-18
导读: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达到3000元以上就构成了刑事责任,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对于犯罪分子诈骗的金额达到3000-10000元的可以认定为数额较大,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一、数额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达到3000元以上。若构成数额较大,则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刑法》另有规定的情况,依照规定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情况,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述数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二、受害人主张赔偿
在诈骗案件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受害人有权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则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或裁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诈骗罪的具体处理情况,应基于实际涉案事实后果进行办理。根据法律的明确区分,有三种不同的情节需要根据实际调查取证和证据来认定。如果对相关情况处理不清楚,建议咨询律师以进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