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协议签约未分配房产问题的解决方法
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4-08-14
导读:当拆迁方不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时,法律明确赋予了被拆迁人提起诉讼维权的权利。拆迁协议是拆迁方与被拆迁人达成的合同,如果不按照合同的约定来执行,其本质上就是违约,被拆迁人可以追究拆迁方的违约责任。
拆迁安置协议未履行,如何维护被拆迁人权益?
拆迁安置协议未履行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方会进行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施工图纸,包括安置房的区位、建造结构、户型和楼层等。在签署拆迁补偿协议后,按照图纸进行实际建房。房屋建成后,再分配给被拆迁人。然而,房屋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原本选定的安置房用地可能被用于其他目的,无法继续建设安置房;施工方由于资金问题停止修建,导致安置房项目停滞;或者规划的可居住人数多于实际建设出来的可居住人数,导致部分被拆迁人无法分到房屋。此外,即使房屋建成,也有可能与最初的规划完全不同。被拆迁人可能无法获得所需的户型和楼层,或者由于分房顺序的原因,约定的房屋已经分配给其他人,导致补偿协议无法或难以履行。
维权措施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当补偿协议无法正常履行时,被拆迁人有权提起诉讼维权。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因此,当拆迁方未按照协议履行义务时,被拆迁人可以通过起诉维护自己的权益。补偿协议实质上是拆迁方与被拆迁人达成的合同,如果拆迁方不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即构成违约,被拆迁人可以追究拆迁方的违约责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起诉时需要提供证据支持,因为口头承诺无法作为证据。因此,被拆迁人应妥善保留当时签署的拆迁补偿协议。如果原件已被收走,应及时向拆迁方索取。如果无法取回原件,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获取补偿协议,并以此作为起诉的依据。既然法律赋予了我们提起诉讼的权利,当真正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及时行使权利,以免错过诉讼时效。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并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