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4-14
征地补偿协议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签署后必须履行。然而,由于征地过程中缺乏经验,合同的细节约定往往不明确,导致后续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在征地补偿协议中,以下内容必须明确约定:
补偿款的总金额及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必须明确约定。特别是在存在厂房出租情况下,补偿内容的明细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双方将来分割拆迁补偿款的份额确定。
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也必须明确约定。
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并且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如果对主合同进行重大改动,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充协议为准。
征地补偿条件一般都能够实现,但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必须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督促征地方履行合同的手段。
土地征收必须按照法律程序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具体程序如下:
市、县国土资源局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村范围内发布征地通告,告知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征地范围、面积、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和征地用途等。通告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抢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补偿范围。
市、县国土资源局会同被征地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征询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对于有异议的意见,应记录在案,并根据村委会或村民提出的意见分别处理并协调解决。如果对补偿标准、安置途径、补偿方式有异议,被征地相对人有权提出听证申请,并依法组织听证。
市、县国土资源局会同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实地调查被征土地的四至边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地上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并现场填制调查表。调查表一式三份,由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和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共同确认无误后签字。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应按照民主程序作出决议,就协议主要内容作出决议。决议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应向农村村民公示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综上所述,征地补偿协议是征地方和被征地方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一旦协议生效,双方都有责任履行。如果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