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房屋未签补偿协议,遭误拆!征收方行为不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安置法律知识

当事人房屋未签补偿协议,遭误拆!征收方行为不当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31

 
282140
导读:误拆”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违法强制拆迁。所以在房屋被“误拆”之前,无法与拆迁方协商谈拢时,我们应当保持防止房屋被“误拆”的警惕性,及时对房屋进行取证,或者在房屋有被违法拆除的可能时及时寻求公安机关的保护。不能过于消极陷入僵局,给对方“误拆”或“强拆”的机会。

不签字,要警惕征收方“误拆”了

一夜之间,合法住宅成废墟

甘肃省某城区的吴先生在2018年12月22号的夜晚经历了一场离奇的拆迁事件。当他回家时,惊讶地发现他的合法住宅已经被拆成了废墟。吴先生无法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才出去一晚上,回来房子就没了。”

未达成补偿协议,房屋遭遇误拆

事实上,吴先生的房屋在6月份被列入拆迁范围,因此他与拆迁方一直在就拆迁补偿问题进行谈判。然而,由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吴先生一直未签订安置拆迁补偿协议。为了在年前完成拆迁进度,拆迁方在吴先生一家人参加酒席的当晚偷偷拆除了房屋。直到第二天一家人回来时,才发现他们几十年的住所已经变成了废墟,无家可归。

揭开“误拆”的本质,是违法强制拆迁

广大被拆迁人都明白,所谓的“误拆”实际上是违法强制拆迁的一种手段。为了尽快完成拆迁工作,拆迁方常常借用“误拆”之名进行强拆行为。

故意“误拆”构成刑事责任

故意“误拆”可能涉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在这种案件中,房屋征收部门的主管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会超越职权、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监管职责,构成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罪。此外,故意“误拆”还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如何应对“误拆”风险

在房屋被“误拆”之前,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对房屋进行取证,并在有被违法拆除的可能时寻求公安机关的保护。如果房屋已经被“误拆”,应及时提起法律程序,行使程序性权利。利用法律武器,搭建高平台进行协商谈判,可以获得更平等、法治的环境,限制征收方的违法行为。同时,受到“误拆”影响的人们应该报警取证,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寻求赔偿。

延伸阅读
  1. 违反先搬迁后补偿的协议有效吗
  2. 怎么看房子是否划入拆迁红线了
  3. 2019年修建地铁导致农房拆迁,补偿标准详解
  4. 拆迁纠纷怎么解决
  5. 房屋拆迁出嫁女有份吗

拆迁补偿热门知识

  1. 一、林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
  2.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3. 土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4. 海口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若干意见
  5. 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方法
  6. 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新标准
  7. 企业放弃拆迁商铺怎么补偿
拆迁补偿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