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09-24
土地占有权和所有权虽然有所区别,但也存在联系。
土地占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实际控制权,是行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在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为国家和集体。然而,国家和集体并不一定亲自经营和使用土地,因此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被分离。因此,土地所有权人不一定是土地占有人。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土地所有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并从土地上获得利益的权利。一般来说,土地所有权属于财产所有权的范畴。
我国土地所有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土地所有权是一项专有权,只能由国家或农民集体作为权利主体,其他单位或个人无法享有土地所有权。这是我国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果。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土地。因此,土地所有权的买卖、赠与、互易和以土地所有权作为投资等行为都被视为非法,应当被视作无效。
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具有高度稳定性。除非国家依法征用集体土地以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态是不可改变的。
土地所有权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是一种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法律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权形态,并且可以进行交易。因此,现代物权法观念已经从以"所有为中心"转变为以"利用为中心"。
土地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即一块土地只能有一个所有者,不能同时有多个所有者。
当土地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无论土地转入何人或何单位控制,土地所有权人都可以向其主张权利。
综上所述,土地所有权包含了土地占有权。在这两种权利未分离时,都由所有权人获得。然而,在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分离后,土地所有权人不一定是占有权人。这是在相关法律条款的履行期内建立的,因此,不同的人获得的权利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