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09-18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所拥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然而,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并不一定亲自经营和使用土地,导致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分离。
土地所有权是一项专有权,只能由国家或农民集体作为权利主体。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享有土地所有权,这是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
1.2 交易的限制性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买卖或以其他方式转让土地。因此,土地所有权的买卖、赠与、互易和以土地所有权作为投资等行为都是非法的,应在民法上视作无效。
1.3 权属的稳定性
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处于高度稳定的状态。
1.4 权能的分离性
土地所有权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是一种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然而,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法律需要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权形态并能够进行交易。因此,现代物权法观念已由近代物权法的以“所有为中心”转变为以“利用为中心”。
1.5 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
土地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即一块土地只能有一个所有者,不能同时存在多个所有者。
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自然人不能成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家土地所有权的统一和唯一主体,代表全体人民享有对国有土地的独占性支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