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28
早年家住湖北的宋先生和儿子分了户,不在一块住之后自然也少了来往。得知父亲的房屋要拆迁,儿子趁着父亲不注意代签了补偿协议拿了钱。
父子关系本就不好,父亲深知从儿子手里是要不来钱的,一怒之下起诉了征收方,要求征收方归还补偿款,而儿子作为第三人也坐上了法庭。
法院判决拆迁协议违法,但驳回了宋先生要求归还补偿款的诉讼请求。
产权证上是宋先生的名字,儿子小宋在没有接受父亲的授权之下,无权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征收方没有履行审查的义务,存在程序轻微违法,因此法院判决拆迁协议违法。
然而,由于征收方已经支付了补偿款给了小宋,法院驳回了宋先生要求归还补偿款的诉讼请求。
宋先生不服这个判决,想要继续上诉。为了稳妥起见,他选择咨询外地的拆迁律师,希望获得专业靠谱的维权建议。
经过详细沟通和查看宋先生手里的文件资料后,拆迁律师发现该案存在很多疑点,征收行为存在明显的违法之处,于是给宋先生提出了专业的维权建议。
根据宋先生房屋本身的情况来看,30多万的补偿是完全不合理的,可以要得更多!
律师发现宋先生的房屋周边房价已经在3000多一平,而这30万多的补偿仅仅是根据建筑结构600多一平来计算的,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宋先生的房屋面积、结构等一计算,律师发现宋先生还可以再多争取60万左右的补偿。
法院判决协议确认违法,那么协议就不对宋先生发生效力。既然对宋先生不生效,他可以选择重新签协议或向小宋主张返还不当得利。
如果只要30万,那么宋先生可以对儿子小宋提起返还不当得利之诉,从而拿回补偿款。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向小宋主张返还不当得利,走民事诉讼,这是第一个思路。
如果要更高的补偿,那么宋先生就可以对征收行为本身提起相关法律程序,继续与征收方打官司,从征收程序入手,打一个彻底的行政诉讼。通过采集征收方的违法点,依法维权,来提高补偿。
协议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的,一旦签订就代表对于补偿款的内容表示了认可,推翻是十分困难的事。因此,在补偿金额达成一致之前,被征收人应告诫家里人,不要贪小便宜,盲目冲动,签订协议。
被征收人应该注意避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发生,家人代户主签协议时征收方对签订主体的审查也会松懈。但一旦涉及到法律纠纷,这样的协议依然是很难撤销的。因此,被征收人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应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