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4-11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征收方常常使用口头承诺和空白协议的违法手段。口头承诺是以甜言蜜语的方式进行,承诺满足当事人的要求,但却不写入补偿协议。而空白协议则是留下大片的空白,甚至只是一张空白纸,迫使被征收人在上面按手印签字,将法律风险全部转嫁给被征收人。实践证明,口头承诺很少兑现,空白协议则经常违约。因此,签订空白协议的被征收人注定会后悔。
刘先生的经历证明了空白协议的危害。2017年,刘先生的房屋被纳入当地的拆迁范围。征收方同意给予刘先生每平方米600余元的价格补偿以及其他奖励,刘先生同意了补偿方案。然而,征收方给他提供了一份空白协议,并说:“先签字,然后统一收齐拿回上面盖章存档,补偿不会少一分钱。”刘先生没有怀疑,迅速签字。
然而后来,征收方改变主意,只愿意提供每平方米300余元的奖励,补偿减少了一半。刘先生不同意,但征收方拒绝提高补偿标准,并表示如果不签字,房屋仍会被拆除,奖励也会取消。
于是,在7月份,刘先生的房屋被强制拆除。刘先生随即起诉当地征收方。然而,由于刘先生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订了协议,并没有在空白协议上留下备份或拍照,也无法提供征收方胁迫签字的证据,因此法院驳回了他的起诉。这份空白协议让刘先生深感后悔。
最高法院在一个判例中提到,如果一方将留有空白内容的合同交给另一方,应视为对合同内容的无限授权,另一方可以在空白部分填写相应内容。
面对空白协议,被征收人应该如何应对呢?律师提出以下建议:
在签订补偿协议时,被征收人应该将拆迁补偿安置的各项权利义务填写完整,尽量避免在空白协议上签字。将协议原件全部交给征收方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无论征收方在空白协议上填写什么内容,都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换言之,补偿标准的多少由征收方说了算。
根据律师了解的拆迁案例,许多签署空白协议的被征收户最终得到的拆迁补偿基本上都打了折扣。只有在发现自己遭受巨大拆迁损失后,他们才意识到征收方的承诺根本不可信,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然而,由于是“自愿”签字,要想维权从取证到诉讼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