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4-17
员工工伤休息期是否有工资待遇需要根据员工是否处于工伤停工留薪期内来确定。如果员工的工伤休息期在法定的停工留薪期内,单位需要支付员工工资。工资按照员工本人的工资福利保持不变,并由单位按月支付。如果员工在停工留薪期结束后还需要继续休息,属于员工请假修养,单位可以不支付员工工资。
停工留薪期根据伤情和地区规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果来确定。
由于工伤导致的身体伤情,员工无法继续工作,需要休养一段时间,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返回工作岗位。然而,许多人在休息期间担心收入问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将停发原待遇,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如果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可以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时,由所在单位负责。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明确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那么,"不变"的标准是什么呢?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其中,"原工资"是根据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计算的。这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
综上所述,员工在受工伤后应了解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个人权利。在工伤休息期间要领取工资,需要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不是所有因工受伤休息的员工都能获得工资。因此,建议大家了解相关规定,以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