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10-03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的60天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天。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1. 职工在工伤治疗后,如果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2. 劳动能力鉴定是评估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生活自理障碍分为3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4.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的60天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天。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5. 如果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后的15天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6.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的1年内,如果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根据规定,因工负伤、患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因病、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费用,如果是被鉴定人所在单位申请的,则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支付;如果是被鉴定人自己申请的,则在申请时由被鉴定人预付费用。如果经鉴定结论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以上,鉴定费用应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承担。如果没有单位,则鉴定费用由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