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12-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要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条件。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其中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员工可以承诺不进行工伤鉴定。然而,如果员工后悔并要求进行鉴定,之前的承诺不能阻止员工进行工伤鉴定。
对于工伤的等级鉴定,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鉴定机构:
1. 工伤的等级鉴定应前往当地社保部门的工伤鉴定中心进行;
2. 保险公司要求进行鉴定的,应前往投保公司指定的鉴定部门进行;
3. 涉及司法诉讼的,应前往地市级公安局进行鉴定。
在进行工伤等级鉴定时,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同时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对于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评定,还应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于治疗尚未终结但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情况,应在申请书中说明。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工伤等级鉴定。如果员工承诺不进行鉴定,但后续后悔并要求进行鉴定,之前的承诺不能阻止员工进行工伤鉴定。工伤等级鉴定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鉴定机构,如当地社保部门的工伤鉴定中心、投保公司指定的鉴定部门或地市级公安局。在进行工伤等级鉴定时,被评定人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和医疗证明,并按规定缴纳评定费用。
因此,建议员工在工伤认定后最好进行工伤等级鉴定,以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