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14
(1) 股东个人基本情况的证据:包括身份证、姓名、住址、年龄、职业等。
(2) 发起人是法人的基本情况的证据:包括营业执照等。
(1) 领取营业执照前的出资情况的证据:包括实物过户情况、现金入帐情况等。
(2) 领取营业执照后抽逃出资的情况的证据:包括现金转帐情况、实物再过户情况等。需要注意区分对外投资、借款、应收款等与抽逃的界线。
这个证据一方面用于衡量处罚轻重的依据,另一方面用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线。具体情况包括:
1. 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况。
2. 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抽逃出资的情况。
3. 因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抽逃出资的情况。
4. 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情况。
当事人抽逃注册资本的目的、动机的证据。
如果抽逃出资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则已涉嫌犯罪。
公司的股东(包括发起人)是构成抽逃注册资本的主体。如果股东以外的人抽逃公司资金,则属于侵占公司财物,不是抽逃注册资本。
抽逃注册资本行为发生在公司领取营业执照之后至公司终止之前的时间段。公司在成立之前的筹办阶段主要涉及虚假出资行为。公司在解散或破产后属于转移资产问题。
抽逃注册资本的表现形式:
抽逃现金资本表现为公司账目资本项目下实收资本数额的减少;抽逃实物资本表现为固定资产的减少。
抽逃注册资本的方式主要包括:
1. 故意将公司注册资本长期滞留在公司账外,使其不能参与本公司的资金周转。
2. 采取隐匿方法将公司财产转移到自己或亲友等自己人能够控制的领域,使公司失去对该笔资金或该项财产的控制,从而最终减少了公司的资产总额。
3. 通过向银行贷款或向其他企业拆借资金当作自己的出资,待公司成立后又抽回归还他人。
4. 退股。
注:抽逃注册资本的数额应等于或低于所出资的数额。如行为人抽逃的资金大于实际出资额,则超过部分属于侵占公司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