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强制解散相关案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解散法律知识

公司强制解散相关案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10-27

 
274916
导读:公司并非一经解散,法人资格便立即消失,通常公司除因合并、分立而解散外,必须实行清算,在清算过程中,公司仍视为清算中的公司存续。公司解散后,对清算中的公司性质有不同的学说,

公司强制解散的事由

根据新《公司法》的具体规定,公司强制解散的事由包括以下五种情形:

1. 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

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运营和终止的基本依据。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司章程可以明确规定公司解散的条件或事由。当发生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时,公司需要进行解散程序。

2. 股东会议解散

当公司章程没有规定解散事由时,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议决议解散。根据新《公司法》第104条的规定,股东决议解散公司必须获得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通过。

3. 法定解散

当公司出现合并或分立的情况时,也需要解散。在吸收合并情况下,被吸收的原公司解散;在新设合并情况下,合并双方原公司解散;当发生分立情况时,解散分立时,原公司解散;存续分立时,原公司不解散。这三种情形属于公司自愿解散。

4. 公司行政强制解散

公司可能因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行政主管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撤销。公司行政强制解散以前散见于各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中,新公司法对此作出了统一明确的规定。

5. 司法强制解散

在特定条件下,法院通过司法裁判解散公司。具体情况将在后文详述。

当发生上述公司解散的事由后,公司解散活动完成后应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清算组应在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2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此外,公司破产也属于公司解散的原因范畴。为了维护破产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公司法未单独对破产作出规定。

公司强制解散相关案件处理的原则

1. 公司解散不等于公司法人格丧失

公司解散并不意味着公司法人资格立即消失。通常情况下,除因合并、分立而解散的公司外,公司在进行清算过程中仍被视为存续的公司。对于清算中的公司性质,有不同的学说,包括人格消灭说、拟制说和同一体说。现代各国公司立法普遍不再采纳人格消灭说,而是将公司视为清算中的公司,保留其法人资格至清算结束时。

2. 公司解散后应进行清算

公司解散后,在注销登记终止之前,应进行清算。负有清算义务的当事人称为清算义务人。未经清算而将公司注销或不履行清算义务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清算义务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清算人的产生方式包括法定清算人、章程确定的清算人、选任清算人、选派清算人和法院指定的清算人等。针对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股东都是清算义务人,人民法院应指定所有股东为清算组成员。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只有股东大会选定的股东才是清算义务人,而非所有公司股东都是公司清算主体。如果股份有限公司未成立清算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控股股东为清算义务人组成清算组。

3. 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为原则

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东一般情况下只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为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外承担责任。公司解散、清算并不使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清算并非一种实体上的民事责任。只有在公司清算过程中,清算义务人存在过错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时,才需要承担投资以外的民事责任。

强制解散的定义

强制解散是指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行政机关或法院撤销或裁定解散。这种解散是基于法律或主管机关命令而被迫进行的。

延伸阅读
  1. 非法集资责令退赔的必要性
  2.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的规定
  3. 公司决议的有效性
  4.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合并无效的规定
  5. 合伙人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

公司的变更形式热门知识

  1. 公司注销及需要携带的材料
  2. 公司法董监高转让股份限制
  3. 股权转让合同的要点
  4.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程序
  5. 公司解散员工补偿的法律规定
  6. 如何计算并购公司的价值
  7. 公司分立净资产如何分割
公司的变更形式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协议范本
  2. 股份公司的股权转让范本
  3. 公司董事会章程范本
  4. 公司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官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