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7-05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条的规定,划分医疗事故等级的依据是“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
医疗事故损害的客体是患者的人身,该损害可能是死亡、残疾或由器质性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这种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检查和检测来确认。然而,在医疗事故的分类中,并未考虑精神损害的问题。
医疗事故等级的划分依据是医疗行为对患者人身损害的程度。损害程度通过损害的后果来体现。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的规定,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是决定医疗事故具体赔偿数额的一个因素。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