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13
医疗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的举证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的举证可以通过提供医生诊断证明或伤残证明来支持。这些证明包括门诊、住院病历、医疗费发票等。
医学会的鉴定报告、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以及医疗专家的意见也可以作为证据来支持医疗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的举证。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需要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规定如下:
医疗机构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医疗事故争议时,涉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和病程记录的病历资料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涉及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疑似情况,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情况应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在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对于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封存保留的血液,医疗机构应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当患者死亡且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需要经过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由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医疗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需要提供医生诊断证明或伤残证明,医学会的鉴定报告或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医疗专家意见作为证据。此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的报告、采取措施、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的处理以及尸检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在处理相关事项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认定。如对相关情况处理不清楚,可以聘请律师进行咨询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