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7-18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提出再次进行鉴定的申请。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的15日内,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医疗过错鉴定包括以下步骤:
医患双方均有权申请医疗过错鉴定。当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时,医疗机构才需承担与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而患方需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如果患方无法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将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通常由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申请。
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后,需向法院提交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鉴定材料;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无过错。材料提交法院后,法院将安排双方质证时间。质证过程中,双方主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表示是否有异议,而材料的证明力则无需辩论。
法院将材料移交给技术科后,技术科会安排医患双方共同选择一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如果医患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抽签或摇号的方式来决定鉴定机构。
法院技术科确定鉴定机构后,将鉴定材料移送给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在接到鉴定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鉴定机构受理后,会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听证会,双方可以提交材料并陈述各自的意见。
在鉴定过程中,如果鉴定机构认为双方提交的材料有所遗漏,可以通知法院要求医患双方补充鉴定所需材料。法院会通知医患双方提交补充材料,并在质证后将材料移交给技术科,由技术科再移交给鉴定机构。
鉴定机构根据医患双方提交的材料和陈述,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然后出具司法鉴定书,明确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及其参与度。
医疗过错鉴定程序是指法院在受理医疗损害赔偿的民事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委托具备资格的机构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一种活动。如果对医疗过错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再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