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6-13
当发生医疗过失时,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应将该申请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当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如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由双方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对于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当事人,应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如果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应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应予以受理。对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应在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1、在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应在解决后的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如果需要鉴定,应由双方共同委托进行鉴定。鉴定费用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在争议解决之前,卫生行政部门并无职责主动处理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对于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进行鉴定。鉴定费用由医方承担。可以看出,准许当事人自行协调解决重大医疗过失事件的民事责任之外的事宜,否定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与法律不符。
2、尽管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申请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但申请后应适用特定的处理程序。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10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后才能进行判定或移交鉴定。申请人应预交鉴定费用。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申请人需承担鉴定费用。
虽然发生重大医疗过失事件时,医方违反了报告规定,患者可以申请处理。但是,处理程序和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难以理解。唯一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医患双方是否存在争议,无论医患双方是否存在争议,医方都履行了报告义务。
如果发生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投诉处理。如果当事人希望对医疗事故进行具体鉴定,除了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外,还可以请求司法鉴定,或直接向医学委员会申请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