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12-07
医疗事故鉴定的主要任务是对医疗过错行为导致的医疗事故损害后果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和其他因素,以判定医疗过错行为的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错行为责任程度分为以下几种:
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医、患双方各自承担一半责任的等责任情况。不同责任程度对赔偿数额有较大影响,突显了过错程序与责任承担一致的原则。例如,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全部赔偿,这一规定较为公正和合情合理。
在医疗事故鉴定书中,对于“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的表述,实际上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其本质是指明“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只是医疗行政部门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时,以原因的力量为主要依据。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并非具体的行政行为,因此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只具有专家证言的性质,在人民法院中仅能作为证据使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中的责任认定有争议,合议庭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单独就责任程度问题(即原因力分析)提交给人民法院法医室或委托相关专家进行认定。
当发生医疗事故后,如果无法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可以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来确定责任方。责任方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一般包括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伙食费和交通费等项目。具体数额需要当事人协商确定,如有争议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