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程序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4-08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是指医疗机构必须就发生医疗事故的12个小时内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处理,重大的医疗事故必须进行调查,以下文章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有关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医疗事故的报告根据规定,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所在地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可以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也可以按年度进行。对于以下情况之一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人以上(含3人)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3)卫生部或本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2、报告内容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时,应包括以下内容:报告单位、报告时间;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包括死亡、残废、器官损伤、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人身损害后果等);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情况;死亡患者是否进行尸检以及尸检结果;初步处理意见等。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调查
1、接到报告后的处理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了责令医疗机构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还应立即组织专人进行调查。
2、调查人员的组成参与调查的人员应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医学专家。
3、调查的内容对事件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查证核实后,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对于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判定为医疗事故。对于因医学科学的技术性、专业性和复杂性无法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或需要明确重大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损害程度的,应当交由市医学会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