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2-08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两种形式的委托: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和卫生行政部门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的委托。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医鉴办在接到委托书后进行审核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的程序。从受理之日起的5天内,医鉴办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根据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医鉴办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原则上,专家鉴定组至少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且主要学科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半。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医鉴办在召开鉴定会前1周内通知医、患、鉴定专家三方。双方当事人每方人数不得超过3人。专家组进行讨论,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者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医学会提出申请,医学会应在45日内组织鉴定并得出鉴定结论。这是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依据,但不能对鉴定委员会提起诉讼。
当事人可以将医院的就诊记录(病历、发票、病情证明、诊断报告、手术记录等)作为证据固定下来。
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提交民事起诉状、原、被告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据,如医疗事故鉴定报告、医院就诊记录等。
开庭审理一般分为开庭前准备、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和最后陈诉阶段。
法院会在审理期限内进行判决,并向原、被告及代理人送达判决书。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鉴定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具有一定资质要求的医疗技术鉴定组织依法定程序做出的鉴定结论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成为医疗事故纠纷和赔偿相关方面的重要法定证据。一般情况下,医患双方需要达成合意,对于不服鉴定结论的一方可以申请再次鉴定或者通过法院诉讼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