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事故鉴定流程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法律知识

对医疗事故鉴定流程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2-08

 
270743
导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要求,医患双方产生医疗事故纠纷可以申请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技术鉴定,通常情况下具体流程是当事人提出申请,医疗鉴定机构受理后组建鉴定委员会,对医疗事故纠纷案件进行技术鉴定,最终生成鉴定结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的法律规定

一、委托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两种形式的委托: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和卫生行政部门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的委托。

二、受理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医鉴办在接到委托书后进行审核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的程序。从受理之日起的5天内,医鉴办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

三、组成鉴定组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根据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医鉴办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原则上,专家鉴定组至少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且主要学科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半。

四、组织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医鉴办在召开鉴定会前1周内通知医、患、鉴定专家三方。双方当事人每方人数不得超过3人。专家组进行讨论,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五、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规定了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者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疗纠纷的起诉程序

一、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医学会提出申请,医学会应在45日内组织鉴定并得出鉴定结论。这是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依据,但不能对鉴定委员会提起诉讼。

二、收集相关证据

当事人可以将医院的就诊记录(病历、发票、病情证明、诊断报告、手术记录等)作为证据固定下来。

三、向法院提起诉讼

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提交民事起诉状、原、被告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据,如医疗事故鉴定报告、医院就诊记录等。

四、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一般分为开庭前准备、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和最后陈诉阶段。

五、判决

法院会在审理期限内进行判决,并向原、被告及代理人送达判决书。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鉴定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具有一定资质要求的医疗技术鉴定组织依法定程序做出的鉴定结论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成为医疗事故纠纷和赔偿相关方面的重要法定证据。一般情况下,医患双方需要达成合意,对于不服鉴定结论的一方可以申请再次鉴定或者通过法院诉讼维权。

延伸阅读
  1. 一级医疗事故处理流程
  2.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
  3. 合作怎么处理医疗事故
  4. 医疗纠纷调解可以调几次
  5. 医疗事故处理流程详解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
  2. 耳聋职业病鉴定后是否可办理残疾证?
  3.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
  4.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
  5. 法院是否有权强制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6.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7. 公民申请法医鉴定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