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12-14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1条规定,当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或事件的确认和处理存在争议时,可以提请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并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在确认和处理有争议的情况下,即病员或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病员死亡、残废等不良后果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以及双方在认定性质上无分歧但在处理上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下,首先应通过医疗单位和病员或其家属自行协商的方式进行确认和解决,而不应直接跳过这一步骤提请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当医疗单位和病员及其家属通过自行协商无法达成对医疗事故的确认和处理协议时,应由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并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诉讼解决是指通过人民法院审理来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方式。诉讼解决可以分为民事诉讼解决、刑事诉讼解决和行政诉讼解决三种途径。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非法行医、医用产品侵权、故意行为等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不构成医疗事故。同时,尚未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后果的过失行为也不构成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于医疗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出于过失,即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从而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因此,构成医疗事故要求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程度的不同,医疗事故可分为四级。
近年来,我国医患之间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数量不断上升。对于发生医疗事故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在医疗事故鉴定后确定医疗机构对患者的赔偿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