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的定义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的定义是什么?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0-25

 
270245
导读:不真正不作为犯,又被叫做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作为义务的人,不履行该防止义务,以致发生危害结果,有的也可以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具体说是指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通常以作为方式完成的犯罪。

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定义和分类

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那些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义务的人,未履行该义务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它可以以不作为的形式构成犯罪,也可以以作为的形式构成犯罪。

三种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见解

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分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1. 将未实施预期的特定行为且导致特定结果的行为称为不真正不作为犯。
  2. 将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通常以作为的方式实施的犯罪称为不真正不作为犯。
  3. 根据法规的规定,区分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应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1. 行为人应具有作为的义务。
  2. 行为人有可能采取行动。
  3. 行为人违反了作为义务,导致了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质特征

不真正不作为犯既可以以不作为的形式构成犯罪,也可以以作为的形式构成犯罪。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 行为的性质是不作为,即指违反作为义务的行为。
  2. 虽然行为的方式是不作为,但根据其可能构成的罪名而言,也可以以作为的形式构成。例如,杀人罪可以通过刀砍、枪击等积极的作为形式构成,也可以通过不给予食物和衣物,导致被害人冻饿而死等消极的不作为形式构成。其中,以不作为的形式构成杀人罪的情况即为不真正的不作为犯。

因此,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行为人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通常以作为的方式完成的犯罪。其成立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作为的义务、有可能采取行动以及违反作为义务导致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质特征在于行为的性质是不作为,但在构成某些罪名时可以以作为的形式实施。

延伸阅读
  1. 数罪并罚的定义和原则
  2. 教唆犯的法律定义
  3. 重大立功表现量刑标准的界定
  4.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
  5. 立案前能否拘留犯罪嫌疑人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
  2. 类罪名与具体罪名
  3.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的影响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 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6. 行使不安抗辩权所需的证据
  7. 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