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18
违约定金和违约金在法律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定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作为一种独立的担保形式存在;而违约金只是在出现违约行为时进行赔偿的约定。
一般情况下,定金是在合同履行前交付,并在交付后生效;而违约金是在违约行为发生后根据合同约定产生,不需要事先支付。
违约金分为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两种形式。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
因此,该条款所规定的违约金主要是以赔偿为目的,惩罚为辅。当合同中同时约定了违约金和定金条款时,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
当合同中同时约定了违约金和定金条款时,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根据该条规定,定金和违约金条款不能同时使用,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执行。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而违约金的数额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限制,一般由当事人双方自愿商定。但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如果双方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违约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支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收回。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的约定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总之,在法律事务中,定金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存在的一种担保形式,而违约金则是在出现违约行为时进行赔偿的约定。在订立较大金额的民事合同时,由于无法及时履行可能导致巨大损失,因此会特别约定违约金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