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3-21
根据基层调委会协助调处的请求,当事人可以口头或书面申请进行司法调解。
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实和法律,参与调解会议。
如果调解成功,将制作调解书。
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或者未执行调解书,一方当事人可以将纠纷提交给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必须遵守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调解过程中,需要查清事实,并明确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在必要时,可以与当地基层组织和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共同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以促进当事人相互理解和妥协,达成和解或协议。
调解的结果有三种可能:
第一,调解后双方当事人和解,原告撤诉,诉讼结束;
第二,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人民法院根据协议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生效;
第三,调解无效,应立即进入下一诉讼程序。
1、梳理案情和收集证据:收集合同及合同履行的相关材料,要求是原件。如果这些材料不是原件,应让律师审查是否会影响诉讼结果。
2、确定管辖法院:根据合同纠纷的性质,管辖可以是约定管辖或法定管辖。如果合同中有有效的管辖法院约定条款,就以合同中约定的法院为管辖法院。如果没有约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要到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起诉。
3、聘请律师:对于复杂案件或异地诉讼的案件,建议聘请律师,以避免因小失大。同时,建议尽量聘请专门从事合同纠纷代理的律师,以便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1、准备开庭:如果聘请了律师,律师会代表当事人到法院立案。确定开庭时间后,法院会以传票的方式通知开庭。在开庭前,应与代理律师沟通,确定当事人是否需要在法庭上发言,并了解发言时的注意事项。
2、提交起诉材料:合同纠纷起诉需要提交相关资料申请。如果调解不成功,可以向法院起诉。
通过梳理合同纠纷的相关证据和材料,并尽量出示原件,然后在具备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起诉,当事人可以聘请律师,以确保其相关利益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