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07
涉及企业合同纠纷的调解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法院应当征求双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调解的意见,并向他们详细说明调解的好处、要求和具体作法。同时,法院也要告知双方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并通过简便的方式通知他们和证人到庭,以便为调解做好准备。
调解开始后,审判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关于案件事实和理由的陈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
审判人员有针对性地向双方当事人阐明有关的政策和法律,引导他们就具体的争议事项进行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审判人员可以提出建议方案供双方当事人参考,但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建议方案。
涉企合同纠纷的调解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程序上,是否调解解决纠纷必须由当事人申请或者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在实体上,能否达成调解协议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人不得将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另一方。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必须在事实已经基本清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基本明了,当事人是非责任已经划清的基础上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时,必须在程序上合法进行。当事人不愿进行调解不应强迫;调解未成的,不应久调不决;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时,调解协议内容应当不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
涉企合同纠纷调解书应当注明以下基本内容:
调解书应注明诉讼参与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址等信息。
调解书应明确写明案件的性质。
调解书应详细写明标的物的名称、数量、所在地、纠纷的原因、过程和现状,以及双方的请求和所持的理由。
根据法律的适用条款,调解书应对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定。
调解书的核心部分应明确写明在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原则下达成的解决纠纷的一致意见。
调解书应注明其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书应由审判庭人员签字并加盖院章,同时注明制作日期。
涉企合同纠纷或其他民事纠纷的调解原则是一致的。法院不可能不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强行进行调解。即便双方愿意调解,但不认可法院出具的调解方案的情况下,法院也不能久调不决,而是应依法出具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