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05-25
在起诉前,需要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将准备好的民事诉讼状提交给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并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
根据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包括庭审、调解等。
如果对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
在民事诉讼状的文头部分,一般写明“民事起诉书”或“民事起诉状”。
在诉讼状中列明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如果有)。自然人诉讼主体需要按照“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的顺序写明。单位诉讼主体需要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址、联系方式,并最好附上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诉讼请求要用序号分开,每条按照“请求依法判令”的格式来写。部分法院要求在诉状中列明案由,但这并非必须。
在诉状中先说明事实,再说明要求赔偿的理由和提起诉讼的理由。对于简单的案件,可以简化理由的陈述,只写“依法应承担责任”、“依法起诉至贵院”。
在诉状的文尾部分,要清楚地写明递交诉状的法院、具状人(原告)和起诉时间。在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诉状中,至少需要有一份由具状人亲笔签字(盖章、按手印)的原件。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民事合同纠纷,当双方当事人产生纠纷时,都可以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但需要注意遵守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定,例如确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在答辩期间内进行答辩以及提出管辖权异议等,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