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4-27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时间取决于案件的程序。一审民事案件普通程序的审限为6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6个月,若还需要延长则需报请上级法院批准。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超过3个月仍未审结,则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一审结束后,当事人如对判决不服可提起上诉,二审审理期限为3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3个月,对裁定的上诉审理期限为30日,同样特殊情况下可延长,需由本院院长批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以下期间不计入审限:
即从法院在报纸上正式发出公告之日起至公告期满的时间。
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鉴定申请至鉴定机构出具正式鉴定结论之间的时间。
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管辖异议至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书的时间,以及处理法院间管辖争议的期间。
合同纠纷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风险:
若未建立有效的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若未收集充分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单位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可能处于举证不力的地位。
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可能导致单位应享有的利益受损。
对于发生的合同纠纷,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处理方式、审批权限和处理责任。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做出实质性的答复或承诺。
合同纠纷诉讼虽属于民事诉讼,但与其他民事诉讼相比具有独特特征。合同纠纷诉讼的产生是因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纠纷和争议,若不涉及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则不属于合同纠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