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引发的违约行为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合同解除引发的违约行为有哪些?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30

 
267538
导读:在协议解除场合,如果当事人在解除协议中对违约赔偿作出新的约定,原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当然不再适用;如果当事人协议解除合同并非由于一方违约,则自无适用原合同违约金条款之余地。

合同解除的违约行为及条件

一、迟延履行

合同解除迟延履行,又称债务人迟延,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迟延履行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根据合同的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限定。

二、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又称毁约,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却不法地对债权人表示不履行。拒绝履行一般表现为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其债务,有时也以其行为表示不履行债务的意思,例如将应交付的特定买卖物转卖给他人。拒绝履行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债务人有过错、拒绝行为违法、债务人有履行能力。

三、不完全履行

不完全履行是指债务人虽然以适当履行的意思进行了履行,但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不完全履行可分为量的不完全履行和质的不完全履行。量的不完全履行指债务人以适当履行的意思提供标的物,但其数量有所短缺。债务人可以补充履行,使之符合合同目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债务人不进行补充履行或补充履行无法达到合同目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质的不完全履行指债务人以适当履行的意思提供标的物,但在品种、规格、型号等质量方面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或者标的物存在隐蔽缺陷,或者提供的劳务未达到合同规定的水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应给予债务人一定的宽限期,使其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如果在该期限内未能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解除权产生,债权人可解除合同。

四、债务人的过错

债务人的过错也是合同解除的条件。无论是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还是因债务人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法履行,都可以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法》第94条第4款关于“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规定包含了这一解除条件。

综上可知,合同解除的违约行为主要包括迟延履行、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债务人的过错。如果您还需要了解关于合同解除的其他法律知识,您可以在手心向在线的专业律师进行提问。

延伸阅读
  1. 承租人不得擅自转租租房吗
  2. 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细则
  3.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责任
  4. 定金的定义与作用
  5. 租房能不能提前解除合同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
  2. 一、解除租赁合同的通知期限
  3.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4. 解除合同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
  5. 提存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6. 超过20年无人认领?提存标的的最佳处理方法?
  7. 出卖人依法提存货物,谁负担提存费用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二房东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2. 空调销售合同范本
  3. 电缆销售合同范本
  4. 电动车销售合同范本